中启教育信息网
TOP
15308239313
×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考干货> 公务员备考 > 今日分享(申论)——人与动物

今日分享(申论)——人与动物

发布时间:2019-11-11 00:00:00 出处:四川招考本站采编

人与动物

【申论题目】

    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人与动物”关系的体会与思考。(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独立见解;

      2.可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给定材料】

材料一:活熊取胆引发的争议,应尊重动物、爱护动物。引出人与动物的伦理。

材料二:动物平等伦理权利的悖论。讨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

材料三:M县政府工作人员与某女士虐待动物的行为及解决措施。

材料四:打狗行动爆发出的问题及相关的建议。

材料五:德国、意大利、英国保护动物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材料六:动物福利立法对经济发展、贸易保护、生态平衡、人类文明的意义。

【参考文章】

人与动物

人与动物是平等存在的生命体。

人,作为生态链中最高级的动物,肩负着维持生态平衡的自然使命。人,本身是动物界群体的组成部分,与低等动物具有天然的平等性。然而,由于人类智慧的孕育与发展,生态链中的其他动物都逐渐被服务于人类主体的需要而存在,致使天然的天平逐渐的失衡。

过度的索取,人性劣根性的暴露,导致动物的生命被摧残,活着的尊严被践踏,就连存在的意义也被抹杀!满大街的天价貂皮大衣成为奢侈的炫耀,背后却是人类对动物的猎杀与买卖;艺术馆里的象牙雕刻精品,说不定就沾满了刽子手式的劣徒对大象的残忍杀戮;更不用说为了变态的食欲,将猴脑置于桌洞中间像原始人一样去撬开舌舔!

人类啊,作为动物的高级存在体,应尊重动物、合理利用动物,像动物学习,只因人与动物天然平等!

人与动物的平等关系体现在尊重动物。人与动物的平等是历史决定的。几万年前,动物不断演化,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到哺乳,从单一到其他,动物体从微生物体逐步演化成如今千差万别的存在。大自然平等的赋予了地球上每个生命体平等存在和生存的权力。就像法律中规定的人人平等一样。因此,尊重动物,是大自然赋予每个生命体的要求。而且,人类作为高级动物的存在,高级体现在人类的文明、技术与理性。是否尊重动物,也体现了人类文明的程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尊重动物,是人类有教养,之所以称之为高级存在着的必然要求。

生态平衡理论阐释了食物链的存在,生态伦理悖论也阐释了动物存在依赖性。物种的存在以个体的牺牲为前提,因此,为了人类的存在,其他物种的个体有义务做出牺牲,但是必须基于一个基本前提:人类应合理利用动物。

合理利用动物。尊重动物不等于不利用动物,将动物全部奉之为牛鬼蛇神,而是要注重“合理”二字!“月圆则缺,器满则倾”,万事皆需有“度”!何谓有度?在于“合理、科学、被接收”。对动物的利用,如何有度,必须“人为自我约束”与“法治强硬保护”像结合。“人为自我约束”靠的是人的理性提升,修养提升,在尊重动物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动物,还需要营造合理利用的氛围,借用媒体、社会组织的力量,强化对动物的保护;“法治强硬保护”旨在遏制人性的劣根性,强有力的应对“贪欲、攀比、自私、原始”的生物本能,这就需要制定动物保护的法律,比如《动物福利立法》,为动物的保护提供法律支撑!

像动物学习。尊重是前提,合理利用有助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与动物的平等还体现在人类对动物的学习。雷达为人类文明的提升起到巨大作用,这得益于“蝙蝠”的研究;飞机飞行时产生的剧烈抖动是根据蜻蜓改善的;就连令人讨厌的苍蝇,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尊重动物、合理利用动物,像动物学习,只因人与动物具有天然的平等性。

善待动物生命 共筑和谐家园

动物应该是人类的朋友,话虽简单却含义丰富。朋友之间尚可大难临头各自飞,更何况对待动物呢?环顾四周,我们对于动物伙伴的关爱实在是太缺乏了,且不谈活熊取胆这种既残忍又没有意义的行为,又有多少人曾经目睹或者耳闻虐待动物的事件呢?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就是要告诫世人我们和动物的差别很微小,把人与动物区分开的标准不应是“人”这个字,而应是一颗仁心。现在我们要想继续保有这颗仁心,就要树立动物伦理意识,合理地利用动物,最终营造一个人与动物共生、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共存的和谐家园。

善待动物生命,要求人类树立动物伦理的意识。所谓动物伦理,指的是要尊重动物的个体权利,真正做到把动物视为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树立动物伦理观念时要警惕两种错误的思想,一种是只强调“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忽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另一种是把动物伦理视为“抽象肯定,具体否定”,只注重种群的利益而忽视个每个动物的权利,这样做只会否定每个动物个体的生存价值。这两种错误的思想的出发点都是想要呼吁人类保护动物,但都是过于极端,古人云“过犹不及”,错误的观念只会让动物保护之路越走越偏。只有树立正确的动物伦理观念,在行为上善待动物生命才有可能性。

善待动物生命,要求人类在尊重动物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动物。动物身上有人类需要的资源,狗可以为人看家护院,牛可以帮人耕田劳作,猪可以给人提供食物等等。合理地从动物身上擢取资源无可厚非,但是一味地索要甚至是虐待动物应该被坚决抵制。北宋理学家张载有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在六界之内的都是我们的朋友,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我们知道保护植物,爱护花草,对于更有灵气的动物我们为什么不能尊重呢?尊重动物其实就是爱护人类自己。当卖肾买手机成为广泛流传的笑谈时,我们应该反思诸如“活熊取胆”等残忍的行径对动物造成的巨大伤害,通过这种方式取得的并非不可替代的药品,虽然医治了身体,却毁灭了灵魂。对动物的利用,一定要是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合理利用。

善待动物生命,不仅是古人仁的智慧的延续,还为其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当下,动物保护不仅仅是保护个体的动物,更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江豚作为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的珍稀保护动物,其数量的多少是长江流域水质监测的天然指标。我国正在进行的多省份联合保护行动就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江豚数量正在逐年增加。善待动物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国践行新发展理念即“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具体举措。保护动物的意义不仅在于让我们身边的动物伙伴能有安栖的环境,更是为人类和动物提供美好的生活家园。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人类对待动物已经犯下了过错,及时改正,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时未晚。善待动物生命,既是还动物一片安宁生活的蓝天,给自己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园。

 

【名言警句】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王阳明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何谓有道德的行为,就是绝不残害生命,因为杀生是所有罪恶的根源。——提富克鲁经

世界上唯一能让人感到幸福的就是动物,动物给了你一切,包括你的生命,你难道不应该好好对待动物呢!——周梓轩

一个国家的道德是否伟大,可以从其对动物的态度看出。——印度圣雄甘地

【思路拓展】

虐待动物的行为拷问人们对生命的尊重

——长江网网评员:陈杏

“因为狗熊表演失败就打它,好几次了。台下观众都在喊不要打,但驯兽师不理我们,继续打。”514日,网友“诺顿”在福州动物园观看猛兽表演时,拍下一段36秒的视频,记录了驯兽师体罚狗熊的全过程。目前,该驯兽师已被停职,动物园的猛兽表演也已被叫停。(516日《海峡都市报》)

近年来,关于马戏团里胁迫动物进行表演致使动物受伤的报道数见不鲜,动物园中一幕幕虐待动物的画面也频现报端。观众们抱着娱乐消遣和接触自然的目的去观赏动物,却目睹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遇到野蛮暴力的威胁,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被触动。人们不再是忽略暴力,片面欣赏动物带来的娱乐,也关注这个娱乐的过程是否令人赏心悦目。如今,这些事件的频频曝出,观众们对于虐待动物纷纷叫停,这一切都已说明人们对暴力的容忍度正在降低。

古人有云:扫地不伤蝼蚁命,对待其他生命总是要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敬畏。孩子们在接受教育的启蒙时期就学习过“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作为自然中的个体,理应对自然和生命都怀有一份敬畏之心。“恻隐之心”是我们人性中保有一条道德的底线,同时也是起点,就是不忍心看着别人受苦受难受折磨的善心,所以又叫“不忍之心”。按照孟子的观点,这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天良,故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正是由于这份恻隐之心,当我们看到狗熊被驯兽师踢踹时才会难以接受,主动叫停。

现实中,利用动物表演招徕游客的动物园不在少数,而用动物行为展示替代传统动物表演的案例屈指可数。动物园监管存在疏漏、驯兽师职业素养欠缺等只是部分原因,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没有市民的观赏需求就没有动物表演,社会对动物表演的观赏需求无疑是“虐待式表演”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20158月,善待动物组织(PETA)公开了他们调查,马戏团里的动物们常被驯兽员打,卫生条件恶劣,且没有足够的生活空间。动物们之所以虐待,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人的秉性使然,二是法律的阙如。就现代文明社会而言,显然后者的因素更大一些。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立法保护动物福利,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相似的法律。

因此,如何让动物表演顺应公众对动物保护的呼吁,减少虐待动物等现象的发生,当务之急,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法制,特别是针对动物园、海洋馆等带有商业性质的动物保护场所,对于违反动物自然属性、增加动物不必要的痛苦和恐慌、延长动物痛苦时间等针对动物的身体和精神实施的暴力伤害行为,要有明确的保护性法规条文和惩处条款,让动物表演回归原生态。

将心比心、由此及彼、推己及人,这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天性。当年,孟子讲“恻隐之心”,举出的例证,就是齐宣王对一头将死的牛,表示“不忍其觳觫(吓得发抖),若无罪而就死地”。牛如此,如今动物园里的狗熊和白虎也是一样。“虐待动物”这一现象拷问着我们的良知与天性,只有我们自发的觉醒、理解、尊重,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文明而充满温情。

——长江网网评员:陈杏

来源:本站采编
返回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