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干货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四川石窟寺保护研究院)2023年公开考核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06-30]
2021年1月30日四川省省考公务员面试题 [01-31]
2020年12月15日人民银行面试题(四川达州大竹支行) [01-30]
2020年12月16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面试真题 [01-30]
2020年12月19日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事业单位面试题 [01-30]
2020年12月19日重庆工商大学辅导员面试题: [01-30]
2020年12月19日重庆市万州区事业编面试题:(村官转正) [01-30]
申论热点:高考延期,需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 [04-08]
发布时间:2019-10-31 17:07:36 出处:四川招考本站采编
【申论命题】
宋代词人李清照说“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请你结合材料,以“湿地的生命”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严密,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字数不少于1000字。
【参考文章】
绽放湿地的生命之美!
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称!湿地的生命不但体现在其原有的自然属性,还体现在为自然生态的延续、修复、净化而默默付出的牺牲精神,更体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湿地静静的聆听和记录着人类的故事……
湿地是有生命的,绽放湿地的生命之美需要尊重与敬畏、合理而有度、持续而长远!
绽放湿地的生命之美,需要尊重湿地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湿地的自然美,在于其是心灵的栖息地,静静的依偎在大地的怀抱里,散发着清新、干净和绿色的气息,给人注入“宁静致远”的力量,即使车流不息,混凝土夹杂着钢筋插入,他亦静静的躺在那里,为净化大地的美丽,用尽所有的力量,释放出最后的氧气。这份自然美值得尊重与敬畏!
湿地的人文美,体现在将人类的历史故事融于深处的水底之中,无声而有力的镌刻于自己的生命之中。杭州西湖不只是一片静水,而是铭记了白素贞与许仙感动天地的爱情之池;东平湖不只有小船摇曳霞满天的美景,还传承了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的肝胆狭义与正义之气;白洋淀不只是野鸭群飞的芦苇荡,还是共产党人抗日游击的战争参与者,雄安新区建设起步的见证者!
湿地的自然美与人文美值得人类的尊重和敬畏,但其生命又是极其脆弱的,这就需要细心呵护,科学以待!
绽放湿地的生命之美,确保科学适度合理开发是关键!湿地生态一旦破坏,将万劫不复,悔之晚矣!在大江南北的土地上,有多少个“地球之肾”已经消逝或者正在消退。昔日美丽的罗布泊,今日剩下的只有荒漠与残骸;被誉之为母亲河源头的青龙峡已不再是昔日的自然圣地,而是留下了游人数不尽的残羹剩物;还有那承载了太长历史岁月的太湖之地,更是蓝藻在漂浮,营养密集,再也不是昔日碧波荡漾的湖光美景。消逝的已成永远的痛,消退的还有弥补的机会!昔日一味的工业化,已经严重侵蚀了湿地的血液和灵魂,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时代的重任面前,科学统筹,合理开发,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生态经济,有度有序的和湿地共生共长,才能让湿地更美,让人类生存的空间更美!
科学合理的开发是和谐共生的方式,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才是让湿地生命之美绽放的根本所在!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未来,理念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最终的结果走向。与湿地的相处之道,必须以绽放湿地的美丽为前提,这就需要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做支撑。打造生态城市、宜居城市,更需要发挥湿地的功能,正如同湿地徜徉在大地的怀抱里,人类亦应徜徉在湿地的气息中。沈阳的鸟岛织就了一个人、鸟、物共生共存的美丽湿地;深圳的东部华侨城正是将自然的美发挥到极致,才引得南岭的人们心向往之;北京的怀九河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支撑下,才换回五公里月季花树苗迎风招展的美景!由此可见,绽放湿地的美丽,必须始终秉承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
此外,让湿地更美丽,还需建立湿地保护制度,完善湿地保护体系,明确湿地保护主体,推进湿地分段、分区治理,为湿地美丽建设提供制度支持!
湿地的生命之美哪里又是只言片语道的清说的明的,它的生命厚重而长远!
【背景链接】
(注:材料仅供参考,不作为限定主题的材料,主题和论证可自由发挥。)
材料1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红树林、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材料3
船行太湖,在不少湖湾区,可以看到绿油油的蓝藻在水中漂浮。调查显示,今年4月以来,太湖发生蓝藻水华20多次,藻密度、聚集面积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加,个别时段的部分湖区蓝藻聚集情况较为严重。
然而,湖泊治理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从国外情况看,北美五大湖氮磷等指标虽好于太湖,近年来仍多次出现大面积蓝藻水华,2011年约有5000平方公里,2014年又因蓝藻暴发造成数十万居民短时间内无水可用。十年间,我省太湖治理得到了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流域群众也从身边环境的改善得到了实惠,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太湖富营养化,仍将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
材料3
怀沙河、怀九河是怀柔水库上游重要的两条支流。也是怀柔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怀柔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
北京青年报记者于2017年10月30日来到位于怀柔区桥梓镇的一渡河村,看到多年来一直存在于怀九河一渡河段两岸的养殖户不见了踪影,随处可见的小烧烤摊也消失了,原来脏乱的场景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栽种了整齐的长达5公里的月季花树苗。
去年怀柔区为确保怀沙河达到Ⅱ类地表水标准下发了《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怀沙河流域污染治理的通告》,限期于去年10月底前拆除怀沙河河道内私自建设的各种围堤、水坝、阻水渠道、养鱼坝等建、构筑物。于去年11月底前关停怀沙河流域禁养区内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并加大怀沙河流域内村庄和旅游餐饮住宿经营单位污水处理设施的监察工作,将对不达标排放的处理设施管理运营单位进行高限处罚。
材料4
在我国,中小型水库数量众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库的功能也随着发生了转变,在饮用水供应、承担生态用水、保障水库水质以及防汛调度等方面都对水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历史遗留原因,我国中小型水库的病险率很高,大量病险水库的存在,时刻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给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破坏和灾害风险越来越大,威胁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水库对于城市生活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在水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工程设计方面的,有施工方面的,也有周边环境方面的,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水库管理单位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水库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才能使水库,这样一个水工构筑物更好的为广大人民服务。
【名言警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德、道法自然。——老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李清照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 ——陶渊明
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 ——亚里士多德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
【话题拓展】
近日,河北省林业厅宣布,“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建立湿地保护制度,完善湿地保护体系,组织实施保护工程等手段,推进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力争到2020年,湿地保有量不低于1413万亩。这是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美丽河北”的关键环节。
湿地、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是“地球之肺”,海洋是“地球之心”,而湿地则是“地球之肾”。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既能够为人类提供谷物、水产品、禽畜产品等食物,也能够提供水能、泥炭等能源以及水资源,同时还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夸张地说,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湿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现状却不容乐观。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达到3300多万公顷,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我们本该为拥有这样健康的“肾”而高兴,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正急剧缩减。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七大水系60%以上的河段水质因污染失去饮用水的功能,这就是触目惊心的事实。守护湿地刻不容缓!
河北省的湿地类型很丰富,不仅有坝上的闪电河国家湿地,还有环渤海的沿海湿地,平原地区则有白洋淀、衡水湖等等,只是作为一个相对缺水的省份,河北省的湿地资源并不算多。所谓“物以稀为贵”,这不多的湿地资源不容有失,河北人需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湿地资源,需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河北之“肾”。
要使湿地资源不减反增,没有捷径和他途可走,唯一的路就是保护和恢复并重。所谓保护,就是要守住“存量”,现有的湿地资源不能再破坏一分一毫。河北省已经通过了《湿地保护条例》,以此为契机逐步推动湿地保护走上法治化轨道,对于盲目开发利用、乱占滥用湿地的行为要坚决说不,对于敢越雷池半步者要严惩不贷,保护湿地的观念要广泛深入人心,这样湿地就能够守住“红线”。
所谓恢复,就是要扩大“增量”,为湿地资源做“加法”。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过去一些地方围湖造田、围海造田,现在来看这样的做法得不偿失,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影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好,也为了子孙后代的发展,退耕还湖还海必须进行。虽然这有很大的难度,但是也必须咬着牙进行,因为只有这样湿地的生态功能才能恢复,河北之“肾”才不会衰竭永葆健康。
保护湿地不易,恢复湿地更难,这需要高昂的成本,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再难这事也得去做。湿地得到保护能够再造一个天堂,可是当湿地成为“失地”,谁敢说等待我们的不是地狱?
相关资讯